Group News
集團新聞
發(fā)布者:虹潤集團
“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。”這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精辟論斷。引伸過來說,沒有文化的企業(yè),就是沒有戰(zhàn)斗力的企業(yè),沒有生命力的企業(yè),也就是一盤散沙的企業(yè),所以我們必須十分重視企業(yè)文化的創(chuàng)建。雖然我們己經持續(xù)、堅持抓了多年,但還沒有比較全面、系統(tǒng)地梳理、總結過。今天我們利用年終總結大會的機會和大家談談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與虹潤現代文化問題,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讓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髓與我們創(chuàng)建虹潤現代文化完美結合起來,使我們虹潤公司獲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擴張力。
大家知道,經過二千多年歲月的洗禮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維系社會關系、穩(wěn)定社會和諧的價值重新受到人們的認可和重視,不僅我們中國如此,越來越多的國家也十分欣賞和推崇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。目前,有88個國家辦起了孔子學院,現在全世界己有五六百所孔子學院或孔子學堂。國外孔子學院不光只是宣講儒家孔子的思想,還包括道教、佛教的思想、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,實際上這些思想己經相互吸收、相互融合。其實,上世紀60年代日本等很多國家的政要、學者和知名企業(yè)家就在學習研究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把它運用于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方方面面。我們現在推崇、重視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并不是說對傳統(tǒng)文化全盤照收,而要“取之精華,去其糟粕”。其中一些思想也有消極的一面,譬如容易形成中庸文化,不利于創(chuàng)新文化的建設與創(chuàng)造性的培養(yǎng),以及被利用進行坑蒙拐騙和形式上的燒香拜佛等等。
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博大精深,源遠流長。那么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由什么構成的呢?主要是由儒教、道教、佛教構成。佛教源自印度,東漢末年傳入中國,現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儒教的創(chuàng)始人是大家都熟知的孔子,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教。在二千多年的社會運動、發(fā)展中它們已經相互吸收、相互融合,并體現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當中,以它的指導性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我們學習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就必須了解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內涵或者說精髓,下面我先說說儒、佛、道的主要思想以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,也可以說是我對它們的理解,只是部分理解,說得不一定對,還需要今后在工作、生活和社會實踐中不斷學習,不斷感悟,不斷提高,今天先拋磚引玉吧。說不對的大家可以探討。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思想,已經很深地影響著我們的企業(yè)。在企業(yè)文化、管理、營銷等方面處處可見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元素。今天我主要講講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對我們虹潤現代文化的影響,其實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思想在我們虹潤公司成立之初就存在了,至今己有十幾年了,當然影響最深的首先是我,可以說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思想已經融入了我的思想、我的血液。而我還沒有對大家敘述過,大家不是很了解,其實在我寫的幾篇文章中都已體現,并在實際工作中做出了總結,遇到問題如何解決,有成功的,有失敗的。今天借年終總結大會和大家說說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思想在虹潤工作中的運用,以及如何促進我們的工作。
一、中國傳統(tǒng)儒家思想與虹潤文化
中國傳統(tǒng)儒家思想非常強調修身,并強調“一切皆以修身為本”。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,曾大力宣揚可作為修身樣板的人與事,如許多地方都修建了宣傳忠孝貞潔的牌坊;還有許多有關修身的警句格言,小說詩詞,成語寓言等,這些文化已經滲入國人平時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,在學校語文教材中,以及社會發(fā)展中約定俗成的道德規(guī)范里都有具體的體現。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。修身思想在中國有著深厚的傳統(tǒng)。儒家十分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,要齊家治國平天下,首先要修身,否則將一事無成。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閻崇年強調“四和”,也就是除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還要己和,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,天時地利人和又有什么意義呢?重視的也是修身。一個人修身到一定的境界就能做到處變不驚,臨危不懼。清太祖努爾哈赤早期要征服其他部落,以擴大他的勢力范圍,但遭到了部落的抵制。有八個部落組成聯軍,要與努爾哈赤進行決戰(zhàn)。戰(zhàn)前,形勢十分緊張,但努爾哈赤不慌不忙。努爾哈赤身邊的一些人見努爾哈赤還在睡安穩(wěn)覺十分不解。但努爾哈赤有良好的心理素質,并沒有被八部聯軍的陣勢嚇倒,他采取了正確的對策,打垮貌似強大的八部聯軍。之后不斷擴大地盤。公元1625年3月,努爾哈赤將后金都城遷到沈陽,并把沈陽改稱為盛京。成為當時明軍的勁敵,最后消滅了明朝。儒學中重要人物孔子的核心思想是“仁者愛人”,孟子講的是“義”,舍生取義,還有老子、莊子等等。戰(zhàn)國時期各種思想百家齊放,百家爭鳴。而我們對儒教思想的運用集中體現在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、勇這六個字。
“仁”字。何為仁?孔子給予“仁”的核心定義是“愛人”。團結人,聚人心,互存、互助、互愛;是仁的具體表現。“一根筷子容易斷,十根筷子不易折”。我們的管理理念就是“凝聚產生力量”,也就是說我們要團結員工,凝聚人心才能極大地激發(fā)員工的熱情,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。而凝聚人心產生力量的前提,是為“仁”。儒家說“仁者愛人”,那么這個愛我們如何體現呢,除了公司為大家提供良好的辦公條件、生活條件外,還要關心、愛護、幫助員工,無論是干部,還是員工,他們都是我們隊伍中的一分子。虹潤公司就是一個大家庭,在這個大家庭中,大家相處必須相愛,人人都要奉獻愛心,愛護每一個人,尊重每一個人,對有困難的職工伸出援助之手,在員工生日和紅白喜事送上我們的心意,在骨干員工購房等重大事項時我們給予幫助。公司給予員工關愛、理解,尊重,員工回報公司敬愛、尊敬、支持。愛護關心是虹潤文化發(fā)展的主旋律,也是仁者愛人思想和虹潤文化相結合的體現。
在人才方面,要做到“三顧茅廬”,要求賢若渴,引進人才,必須有最大的誠意,盡最大努力。上次參加中國儀器儀表協會組織的活動回來途中,一友人問“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,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”這句話的意思。這句話出自秦國丞相李斯的《諫逐客書》,意思是說“泰山之所以這樣高大,正是因為不拒絕細小的土壤堆積而成;江河之所以有這樣的深度,正是因為不拒絕細微的溪水,匯流而成”。有一個問題我要強調說一下。有些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,一發(fā)生事情,就相互推諉,上下級之間,部門之間,同事之間忙著推卸責任;有的拉幫結派,串通一氣刁難人家,拿工作出氣;或者夸大其詞,使用不準確的數據,不加分析地一古腦兒把臟水潑到別人身上。例如產品出現故障返修,這里面有可能是客戶的原因,業(yè)務部下單原因,可能是研發(fā)的產品存在缺陷,也有可能是中試問題,還有可能是生產問題。總之一定要客觀公正,實事求是地找出問題的根源。并群策群力,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,以及杜絕同類問題的管理方法,而不是就某一具體問題一定要追究和處理責任人。“對事”不“對人”,以公司利益為重,才能擺正工作中的關系。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,為著虹潤這個共同的事業(yè)走到一起來了,都不容易,要相互理解,互相體諒。所以在這里就要提到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又一個重要思想——中庸思想,種種不同的事物聚在一起卻能協調和諧。但如何才能達到和諧境界呢?傳統(tǒng)文化認為必須堅持中庸之道。中庸是要求處理問題不偏不倚,恰如其分,恰到好處。也就是把握準確的度,既不能不到位,也不要太過分,“過猶不及”。大家把握了這個重要思想,懷著仁愛之心,才能把我們的事情做好。所以我們要常懷仁慈之心,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才能吸引、引進更多的人才。同時也要培養(yǎng)人才,培養(yǎng)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。這里我強調了團結、包容,并不等于我們就可以放棄原則,包容不等于包庇。
“義”字。最初的意思就是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,幫人一把,即為義。后來引伸為公平正義。人類社會不能沒有“義”,人不能不講“義”。完全不講“義”的社會是難以想象的,也是無法維系的。有一個成語故事很能說明“義”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,晉國的國君問中軍尉祁奚你告老后,誰能夠頂替?祁奚推舉他的仇人解狐做繼承人。后來解狐死了,國君又問祁奚,現在誰可以勝任,他又推舉自己的兒子祁午坐了這個位子,而這兩位都十分勝任工作。成為“舉賢不避仇”,“舉賢不避親”的佳話。這說明了什么,說明了“正義”的力量。隨著人類交往日益密切頻繁,人類在道德原則上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共識,那些被人類普遍認可的道德原則,就是孫中山先生提出的“天下為公”的思想。今天,我們一方面要賦予“義”以新的具體內容,例如社會公平、公正、公益等。儒家強調,追求利,追求個人的自由發(fā)展,應該有個底線,這就是義與不義,不能以不義的手段追求利。道德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,就是要確立一個社會的“義”,并且培養(yǎng)公民對“義”的自覺和信念。另一方面要重新喚起人們“義”的自覺和信念,也就是要樹立道德正義感和道德原則立場。一個公司也一樣,在別人有困難、需要幫助的時候,我們毫不猶豫地出手給人以幫助。從2002年以來公司己經為困難大學生、困難家庭和社會公益事業(yè)捐款近300萬元。在工作中員工以公司的大局為重,遇事以公司利益為首位,也是“義”的體現,公司也會銘記住員工的付出。這些年公司員工也表現不錯,大家都能盡可能奉獻愛心。
“禮”字。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。我們要善待任何一個人,員工之間也要相互的理解、體諒,要學會換位思考,要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。“禮”在我們虹潤文化中的體現,除了要求我們的員工衣冠整潔,言語之間要文明禮貌,相互之間友愛以外,還包含著循規(guī)蹈矩的含義,遵循公司的規(guī)定和制度,向模范員工學習看齊,服從公司的安排,一切以公司大局為重。我們還必須堅持原則。友愛沒有原則是不行的,不能縱容、包庇有缺點犯錯誤的員工。有的部門之間也相互包庇,弄虛作假、欺上瞞下,把出現的問題給掩飾了,犧牲的是企業(yè)的利益,最終也是損害員工自己的利益。這樣的友愛不僅害人害己而且損害集體、破壞社會風氣,也違背了前述的“仁”、“義”的原則。友愛還要相互理解、相互幫助,部門之間出現問題,不能一味的相互埋怨,要相互理解,不能遇到問題就罵人,而應是查找問題在哪里?總而言之要將根本問題找出來并加以解決。
“智”字。孔子云:“智者不惑”。智,包涵了很多方面,如何將“智”和我們的企業(yè)文化相結合?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?我對于“智”的幾方面理解,歸納來說,主要有三方面:
一,“智”需要有好的領導。
一個好的領導,必然是一個高水平的智者,智者是管理的核心,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離不開優(yōu)秀的智者,他應該具備有堅定的信念,勤勞的本質,有遠見,有卓識,敢于創(chuàng)新,勇于自省,不斷學習,能識人用人,工作須務實,對事對人講誠信,當然,還要有一副健康的體魄。
毛澤東主席說過:“領導工作就兩點:‘出好主意,用好干部’”。這里的出好主意關系到兩方面,好主意,從小的方面來說,是持之有效的方式方法,從大的方面說,是正確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。智者,智慮智謀也,上兵劃謀,謀定后動,制定正確的戰(zhàn)略對于企業(yè)來說攸關重要。智者要有高瞻遠矚的思想,能夠把握時代發(fā)展的脈搏,要從大處著想。這樣他才能為企業(yè)制定正確的戰(zhàn)略計劃,指引企業(yè)朝正確的方向發(fā)展。那么,怎樣才能有好的主意,正確的戰(zhàn)略思想?智能發(fā)謀,孔子說過:“好學近乎智”。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,不斷自省,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成為智者。智者制定正確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。而好學是成就智者的前提,二者相依相輔,密不可分。
二:“智”能識人用人
古人云:“識人者智,知人者德”,“得人才者得天下”。毛主席也說過領導工作的另一個要點是:“用好干部”,都說明了識人用人的重要性?!都t樓夢》中有幅對聯:“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”。就是說:明白世事,掌握其規(guī)律,這些都是學問;恰當地處理事情,懂得道理,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文章。我們當領導的就是要識人用人,誰是人才,誰勤勤懇懇,任勞任怨;誰懶惰散漫,欺上瞞下等等。因而要眼觀六路,耳聽八方。知道什么樣的人適合什么樣的崗位,用其所長,這樣才能壯大我們的隊伍。例如:“三國時期,吳國君主孫權就能善用人。呂蒙是個能武不能文的武將,但孫權覺得他是一個可造之才,就勸他讀書,呂蒙說“我很忙”,孫權說他與曹操國事都十分繁忙但還要學習。聽了孫權的勸告,呂蒙發(fā)奮讀書。一段時間后,都督魯肅來呂蒙的防區(qū)視察,呂蒙對戰(zhàn)略問題講得有條有理,還寫了一份建議書給魯肅,魯肅很驚訝,說:“卿今者才略,非復吳下阿蒙!”。呂蒙對魯肅說“士別三日,當刮目相看”。還有魏征的“ 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”等,都是告訴我們要廣泛征求意見,遇到問題不能一味聽某個人的意見,要深入調查研究,弄清是哪里出的問題,并且能很快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。毛主席在閩西上杭縣才溪鄉(xiāng)調查報告中說:“沒有調查就沒有發(fā)言權。”講的是同樣道理。我們企業(yè)合理化建議做了多年,取得了一定成績,但也存在以下問題,一是有的員工存在臨時抱佛腳現象。二是有